×

分享至

+

关闭

中国古代高尔夫:捶丸运动,正是儒家“游于艺”的体现

作者:Doris

原创

来源: 小众运动

时间: 2020-03-17

收藏 收藏

分享 分享

纠错 纠错

观看量 1740

评论量 0

《捶丸图》风景秀丽,地势起伏、河流蜿蜒。在山谷中一块相对开阔的地上,两名红衣官吏手持球棒,一左一右盯着地上的小球,准备推杆击球,把球打入球窝。这些球窝有的相距十步,有的相距百步。在两名官吏身后,还立着两个手捧球棒的年轻侍者。这幅《捶丸图》形象地反映了元代时期捶丸的活动场景,也让人不禁联想起现代的高尔夫运动。

https___www.settour.com.tw_ss_img_GFG_0000_0186_17_ori_26174672.jpg 

捶丸虽然是我国一项古老的球类运动,但是现代人对它大多很陌生。

在宋代,人们进行捶丸运动,不仅是为了养生锻炼,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人格修炼。而捶丸运动本身,也被打上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烙印。

孔子认为,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。游是指人的精神通过修炼,达到自由、超越的境界。而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这六艺,则是升华的方法。捶丸运动,正是儒家“游于艺”的体现。

古代的捶丸运动,少则两人,多则十人,大家可以分组,也可以各自为战。比赛开始之前,每个人都会领到“筹”。如果是团体赛,哪一队的总分最先达到目标分数,那一队就获胜。如果是个人赛,打完所有洞,累计得分最高的人获胜。比赛开始时,大家要在开球区域“基”,确定各自的开球点。然后每人轮流从基向球洞击球,直到最后一人击球进洞,大家再一起开始下一个洞。

在上场时,大家就要带好各自的三种球棒,否则也要罚分。《丸经》中提到,“造棒必从击球主人心之所好”。也就是说,捶丸的球棒需要根据主人的体型来量身定做。而球的大小,又要参照球棒的尺寸。可见,捶丸的器具是很讲究的,这样才能“器利艺精”。

球棒可以分为扑棒、撺棒和杓棒三种。每一种杆头的薄厚不同,平面大小也不同。扑棒用来打越过障碍的高抛物线,撺棒是站立着打远球的,杓棒的鹰嘴形状更适合用在坑洼的场地。

阅读全文

文章标签:

高尔夫运动高尔夫历史高尔夫

相关文章

推荐阅读

  • 女生带什么样的高尔夫手套合适?

    女生带什么样的高尔夫手套合适?

    高尔夫

    15344

    0

    查看详情
  • 儿童几岁学高尔夫比较合适? 家长不妨看一看

    儿童几岁学高尔夫比较合适? 家长不妨看一看

    高尔夫

    4527

    0

    查看详情
  • 高尔夫玩法简介

    高尔夫玩法简介

    高尔夫

    4133

    0

    查看详情

发表评论

全部留言 0

没有更多评论了...

猜您喜欢

更多>>

最新赛事

更多>>

最新活动

更多>>

论坛精选

更多>>
+

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添加我